谈球吧官网-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缘起:剑锋所指,心向远方

费若秋与击剑的缘分始于童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便被灌输“文武兼修”的理念,十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家乡的体育中心看到了击剑比赛,瞬间被那优雅而充满策略的运动吸引。“那是一种沉默的对话,”费若秋在专访中回忆道,“剑尖的每一次试探、防守与进攻,都像是两个人在进行一场高密度的思想交流。”

他很快展现出过人天赋,15岁入选省队,18岁获得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随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赴法训练,法国是击剑强国,拥有深厚的击剑文化和训练体系,对于当时的费若秋来说,这不仅是为了提升技艺,更是为了沉浸式地体验这项运动的传统与精神。

在法国的五年,费若秋经历了语言、文化和竞技层面的多重挑战,他从俱乐部选手一步步打拼,最终入选法国一家知名击剑俱乐部的职业梯队,并多次在欧洲分站赛中取得佳绩,就在运动生涯渐入佳境时,他开始思考更长远的人生规划。

“击剑教会我专注、纪律和如何面对压力,但它不能是我生命的全部,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愿望,尤其是对国际关系和跨文化研究的兴趣。”费若秋说。

转折:从赛场到课堂

2021年,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惊讶的决定:退役,并申请大学,他坦言,这个选择并不轻松。“很多人觉得可惜,认为我还可以再打几年,争取更好的成绩,但我很清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而学习是一笔永远不会贬值的投资。”

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费若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术基础的补充,由于长期专注于训练和比赛,他的文化课落下不少,但他将以往在剑道上的毅力用在了学习上。“每天训练结束后,别人休息了,我还在背单词、做数学题,那段时间比打比赛还累,但特别充实。”

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不仅因为它的学术声誉,更因为哥大对国际学生的支持以及纽约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多元文化环境。“纽约和巴黎有些相似,都是世界的十字路口,这里能让我同时保持与欧洲和亚洲的联系,也是一个观察世界的绝佳窗口。”

融合:击剑精神与学术追求

进入哥大后,费若秋主修国际关系,辅修社会学,他认为,击剑与学术有诸多相通之处:“击剑讲究策略、时机和距离感,国际关系何尝不是?国家之间的博弈,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出击。”

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就像在佩剑比赛中,你要预判对手的意图,同时隐藏自己的动机,这和研究地缘政治非常像——分析各方的利益、计算风险、寻找最佳决策点。”

这种独特的视角让费若秋在课堂上脱颖而出,他的教授评价道:“费同学往往能提出非常具象而又深刻的分析,他善于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思维,这显然受益于他的运动员背景。”

费若秋并没有完全离开击剑,他加入了哥大的击剑俱乐部,偶尔指导热爱击剑的同学。“击剑是我的一部分,我希望能把这项运动的美妙之处分享给更多人。”

挑战:跨越文化差异

尽管有过在法国生活的经历,费若秋坦言在美国求学仍面临新的文化适应问题。“法国的社会结构更传统,美国则更开放直接,在课堂上,你需要快速组织观点并积极参与讨论,这对我来说一开始是个挑战。”

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击剑运动员最不怕的就是挑战,每次比赛都是全新的开始,每次失败都是学习的机会。”

他还注意到中美校园体育文化的差异。“在美国,大学体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运动员既能追求竞技成绩,也能获得优质教育,这是一种更全面的培养模式。”

搭建中西交流的桥梁

谈及未来,费若秋计划毕业后进入国际组织或智库工作,专注于中西关系研究。“我的经历让我能够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我希望能够成为沟通的桥梁,促进更多相互理解与合作。”

他特别关注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体育是一种通用语言,能够超越政治分歧,连接不同文化的人们,就像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通过体育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费若秋还希望有机会推动击剑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击剑这些年来进步很快,但相比欧洲传统强国,群众基础还是薄弱,我希望将来能参与一些项目,帮助更多中国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项运动。”

反思:体育与教育的平衡之道

费若秋的经历引发人们对体育与教育关系的思考,运动员往往面临“二选一”的困境:要么全力投入训练,要么放弃体育专注学业,费若秋认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需要改变。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体育和教育不应该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体育培养的品质——毅力、团队合作、抗压能力——对学习极其有益;而教育则能为运动员提供更长远的职业规划。”他说。

哥大的学习环境让费若秋对此有更深体会。“这里很多人既是优秀的学生,也是出色的运动员,这种文化值得借鉴,中国体育正在改革,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学生运动员’的出现。”

寄语: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

对于年轻运动员,费若秋建议保持开放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体育生涯是宝贵的,但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要忘记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为未来做准备,珍惜体育教给你的一切——那些品质在任何领域都会让你受益无穷。”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他特别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外语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打开另一种文化的钥匙,我能够顺利过渡到留学生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法国期间学习的法语和英语。”

从剑道到校园,费若秋的转型之路并非没有坎坷,但他以运动员特有的韧性和适应力,成功地在学术领域开辟了新天地,他的故事证明,体育培养的品质能够成为人生任何阶段的宝贵财富。

在哥大古老的图书馆里,费若秋合上书本,望向窗外,远处是纽约林立的高楼,近处是匆匆走过的各国学子,这个世界比他曾经熟悉的剑道要广阔得多,但其中的挑战与机遇,却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

“人生就像击剑比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剑会从哪里来,重要的是保持平衡,看准时机,勇敢出击。”费若秋微笑着说,他手中的“剑”已化为书本与思想,继续在无边界的人生赛场上,开拓属于自己的轨迹。

标签: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